新闻中心
相隔千里 也能“面授机宜”
日期:2024-06-12 15:04:54

一台电脑,一个平台,苏州大学病理科的学生与美国哈佛医学院的专家相隔千万公里,却完成了一次“面对面”的教学交流。这是不久前依托帝麦克斯(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远程病理教学平台开展远程教学的一次成功实践,如今,这一平台已经与苏州大学医学部展开全方位合作,探索“众智云集”式的远程教学新模式。

据帝麦克斯工程师王成玉介绍,该平台由一台显微镜大小的全自动数字切片扫描仪以及后端系统组成,均由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帝麦克斯自主研发。除用于病理学科远程教学外,它还能让病理远程诊断像发电子邮件一般快捷便利。2014年10月,帝麦克斯数字病理远程诊断平台从近百个云计算创新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苏州工业园区云彩试点项目,在各大医院、高等院校以及第三方诊断机构中开始推广。

帝麦克斯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显微陈列高性能成像与扫描技术的企业,至今已成功申请27项美国/世界专利。技术先进是这一平台的最大特点,它的图像质量达到视网膜级别,与显微镜下图像一致,还实现了全自动连续扫描、实时无缝拼接等。一个1.5×1.5厘米大小的病理切片,通过仪器42秒钟即可扫描一张高达20亿像素的电子化病理切片,只要点点鼠标,图片还可以最大放大至半扇门的大小,精确显示局部细节。对于平台使用者来讲,扫描和浏览速度是体验的关键,扫描速度取决于镜头的拍摄速度,该仪器一秒钟最多可以拍90幅照片,而浏览速度则取决于系统的响应速度,该平台可为不同的使用者定制操作系统。

病理组织是医疗诊断的“金标准”,取出患者病变组织制成病理切片,通过显微镜观察形成病理诊断,这是医生临床确诊、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由于病理诊断必须由病理医生借助显微镜完成,人、镜缺一不可,所以对疑难病例进行远程病理会诊是医疗技术领域的一大难题。帝麦克斯远程病理诊断平台就轻松解决了这一问题,远程会诊时,系统将图片自动打包通过链接发送给指定医生,医生点开链接就能接收,甚至可以通过电脑、手机、iPad等设备随时随地的在全球任何一个可以上网的地方进行会诊,实现稀缺资源共享,减轻大医院门诊和患者负担,也极大地便利了一些疑难杂症患者接受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病理专家的诊断和治疗。

两个月前,帝麦克斯远程病理教学平台在苏大正式启用,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及交叉学科研究部教授张乐帅是最一线的使用者之一,“原来的教学方式是学生使用传统的显微镜轮流观察,一方面每个人观察分析的时间有限,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十分局限。使用这个平台之后,医院的医生也能成为‘老师’进行远程授课,这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张乐帅一边操作系统一边解释道,“教师和学生同时登陆平台,都能清晰地看到同一张切片的图像,当其中一人对图片注解后,其他人都可以实时看到该图片变化,并进行文字或语音的实时交流、反馈。”

“有些珍贵玻片以往学生们只有几次甚至一次的观察机会,每次观察也只有几分钟,借助于这套系统,学生们甚至可以将玻片‘带’回去仔细研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副院长许玉杰补充道。

平台将病理切片的数字化,通过云端的存储与传输方便地进行共享,真正实现了“云”上的医疗。